第53章 醉酒吟诗
大明第一国师
玉蝙蝠
这诱惑可不低啊!
在县学讲学的先生,不过是举人功名,而知县,最低也要是贡士功名才能担任。
这就相当于,得到名师的一对一指点!
瞬间,文溯阁里炸开了锅。
秀才们无论老少,争着抢着上台,讲述每个人心中的盛世。
有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的文景之治,有金戈铁马、万邦臣服的贞观之治,有大国威仪、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,还有更早的,百姓富足、安居乐业的成康之治……
秦云一瘸一拐地上台,描述的是经济繁荣、文化发达的咸平之治。
等待所有人都讲完,于嘉走上了台,想了想之后说:“我心中最完美的盛世,是洪武之治!”
哈哈哈!
台下秀才们,听到这四个字,虽说碍于律法都没有摇头,也都鼓了掌,可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,都在嘲笑于嘉不懂史书。
洪武之治,虽说有“吏不下乡”和“宗族自治”等一系列利民的政策保护贫苦百姓,还有“开荒令”和“迁户令”等减轻赋税的政策,促进民生发展。
可朱元璋大杀功臣,堪称一位暴君,对他的统治冠以盛世之名,实属有些牵强。
于嘉紧接着,又列举了几个例子。
改革变法,出发点,都是为了国家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,既然这样,那就必然会涉及贵族的利益。
始皇帝征服天下,统一货币、文字、度量衡,书同文、车同轨,建立郡县制,加强中央集权,大规模改革,引起各国原来的贵族不满,在他死后,天下大乱,被刘邦捡了成果,沿用制度,才有的大汉四百年。
而隋,结束乱世,创造科举,开运河,初用三省六部制,征讨八方,威震四海,引起贵族、百姓双重不满,天下大乱,而后,李渊沿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,才有得大唐之威。
而大明与汉、唐都不同!
蒙古人为祸中原百年,四等人制度,华夏的文化、经济如雪崩一般,贪官污吏遍地,耕地十不存一,百姓流离失所、易子而食。
明太祖出身放牛郎,驱除鞑虏,光复华夏,扫灭北元,减徭薄赋,与民生息,三十年,便让百姓都吃饱了饭,不是盛世吗?
开国功臣是值得敬仰,但有功爵在身,就能圈地压榨百姓么?
一番话,台下全部静默了。
或许,之前于嘉说的是本朝,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,只当他是在拍皇帝老子的马屁。
但此时,每个人眼中嘲笑的目光都没了,全都陷入了深思。
的确,几千年来,有哪个帝王是从贫苦百姓上去的?
那些皇帝,根本就体会不到百姓那种吃不上饭,看着父母、兄弟姐妹饿死在眼前,那种绝望的感觉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